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有些中国人到欧美国家旅游,见宾馆里没有准备热水瓶,不免大惊小怪,甚至有点没着没落。他们如果不打算喝咖啡或者喝酒,就只能在水龙头下接生水解渴,不是个滋味。好在现在情况有所改变,一是商店里有矿泉水出售,二是欧美有些宾馆为了适应东亚游客的习惯,开始在客房里配置电热壶。
中国人习惯于喝开水,没开水似乎就没法活,即使是在穷乡僻壤,哪怕再穷的中国人,哪怕穷得家里没有茶叶,也决不会用生水待客。烧开一壶水必定是他们起码的礼貌。这个情况曾经被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记在心上。他在《十五至十八世纪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一书中说:中国人喝开水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这个传统为西方所缺乏。
喝开水有利于饮水消毒。开水喝多了,虽然可能失去欧洲人口舌于水的敏感,不能像传说中的土耳其人那样细辨泉水、井水、河水、湖水的差别,但生病概率一定大大降低。于是可以理解,古代的欧洲文明的宏伟大厦常常溃于小小病菌的侵噬。黑死病、伤寒、猩红热等等,一次次闹得欧洲很多地方十室九空,以至“掘墓人累得抬不起胳膊”,“满街是狗啃过的尸体”——史家们这些记载至今让人惊心动魄。著名文学著作《十日谈》的产生,据说就始于一群男女藏入佛罗伦萨地下室里以躲避瘟疫时的漫长闲谈。
中国人热爱开水,这一传统很可能与茶有关。中国是茶的原生地。全世界关于“茶”的发音,包括老英语中的chaa以及新英语中的tea,分别源于中国的北方语和闽南语。《诗经邶风》中已有“荼(茶)”的记载,汉代典籍中多见“烹茶”,可见饮茶必烹,必烧开水,此习俗的形成至少不会晚于汉代。喝开水传统又很可能与锅有关。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说“中国化铁为水的浇铸技术比欧洲早发明十个世纪”。《史记》中有“汤鼎”一词,《孟子》中有“釜瓯”一词,都表明那时已广泛运用金属容器,堪称高科技产品。相比之下,游牧人还处于饮食的烧烤时代,面包也好,牛排也好,架在火上烧一把了事,到喝水的时候,不一定能找到合用的加温设备。
中国古人还有农耕民族丰富的草木知识,进而还有发达的中医知识。宋代理学家程颐强调“事亲者不可不知医”。因为要孝悌亲人,就必须求医问药,甚至必须知医识药,医学发展的人文动力也就这样形成。春秋时代的中国就有了扁鹊和仓公这样的名医。成于汉代的《黄帝内经》、《诊籍》、《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等等,更使中国医学的高峰迭起。事情到了这一步,技术条件有了(如锅),资源条件有了(如茶),更重要的文化条件也有了(如巫医分离、以孝促医等),喝开水保健康当然就成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相比较之下,在少茶、少锅、少医的古代欧洲,喝开水的传统如何可能?欧洲也有优秀的医学,但按照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说法,西医的成熟来得太晚,晚至抗生素发明的现代。他在《水母与蜗牛》一书中感慨:至十九世纪中期,“人们才发现西医大部分是无聊的胡闹”。这当然是指旧西医那些放血、灌肠、禁食之类的折腾,有时竟由修鞋匠一类游民胡乱操持,大多出自一些莫名其妙怪诞无稽的想象。据说大诗人拜伦就在灌肠管下给活活灌死,其情状想必惨不忍睹。
作为中国保健传统的一部分,喝开水实为民生之福。
几乎是出于同样原因,在漫长的历史上,学历再低的乡村农民,也大多懂得一些草药土方或推拿技巧,好像中国的成年农民都是半个郎中,碰到小病一般不用他求——这种几乎百草皆药和全民皆医的现象,为农耕社会里民间知识的深厚遗存,虽对付不了某些大病难疾,也有其自身局限性,但作为一种成本极为低廉的医药普及,曾帮助中国人渡过一个个难关。即使在改革开放的转型阵痛期,承受着医药价格高涨的中国人,尤其是缺乏公共保健福利的广大农民,如果没有残存的医药自救传统,包括没有喝开水的好习惯,病亡率的大大攀升恐难避免。可惜的是,这种受古人之赐的隐形实惠,倒是被很多现代人盲视。有些享有保健福利的上层精英,不过是读了几本洋书(肯定不包括《水母与蜗牛》等)就大贬中医中药,更让人吃惊不小。
不过,福祸相因,利弊相成,喝开水未必就没有恶果?
人的寿命很长,人口数量很多,在一定条件下就不会好事变坏事?比方说,中国没有欧洲十五世纪前一次次流行病疫造成的人口大减,但也可能因此而丧失了欧洲十六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发明的强大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发明浪潮不过是对人力稀缺的补偿和替代。又比方说,中国古人避免了放血、灌肠、禁食一类瞎折腾,但人口强劲繁殖又构成巨大人口压力,构成了巨大的粮食危机,从而使重农主义势在必行。再往下走一步,从重农主义出发,安土重迁、农尊商贱、守旧拒新、家族制度等等都变得顺理成章。一旦粮食出现缺口,人命如草、官贪匪悍、禁欲主义、战祸连绵等等也就难以避免……这样想下来,足以让人心烦意乱和不寒而栗。十七世纪末,一些传教士从空荡荡的欧洲来到中国,觉得中国人吃肉太少,委实可怜。他们不知道,如果不是流行病疫使欧洲人口减至六千万以下,欧洲哪有那么多荒地来牧牛放马?另一位名叫卡勒里的神父,惊讶地发现中国人比马贱,官员们不坐马车而坐人轿,“轿夫的一路小跑竟如鞑靼小马”。他不知道,当这个国家的人口从清代初期的一亿再次爆炸到三亿多(有一说是四亿多),远远超出了农业生产力的承受极限,饿殍遍地,民不聊生,人命是没法珍贵得起来的,人道主义也就难免空洞而遥远。一旦陷入这种困境,不管有多少好官,不管有多少好主义,社会离灾荒和战乱这一类人口剪除大手术不会太远,脚夫们大汗淋漓又算得了什么?
面对危机的社会,思想家们能诊断出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祸因,但是否漏诊了人满为患这一条更为深远之因?是否漏诊了导致人满为患的各种条件——包括喝开水这一伟大而光荣的创造?
在人满为患的刚性条件之下,光是吃饭这一条,就不可能不使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化和灾难化。如果没有控制人口之策(如计划生育、独身主义等等),如果也没有增加食品之策(如江河治理、增产化肥、发明杂交水稻等等),诸多制度层面的维新或革命,诸多思想层面的启蒙或复古,终究只有治标之效,只是隔靴搔痒和事倍功半,甚至左右俱失和宽严皆误,一如十九世纪以前的西方医学:纯属“无聊的胡闹”。
端起水杯的时候,想起这些纷纭往事,一口白开水也就变得百味交集了,为历史上的成功者,也为历史上的失败者。
2003年6月
*最初发表于2003年《读书文摘》杂志。
神棍军嫂[重生] 老公大人你擒我愿 毕业后我当了龙王 张总叕去拍戏了 小富婆 大少的玩物 红楼归梦二悠悠 元配 贪财好你 如何折断一枝铃兰 重现:韩少功的读史笔记 我靠病美人大佬咸鱼翻身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驯徒记 白月光她复活了(快穿) 赖皮总裁,我就不回家 阿娇重生日常 无尽的莫比欧斯【科幻】 不败战神(又名:第一战神) 最后的三国2:兴魏
极品小农民简介emspemsp关于极品小农民落魄打工仔陈西回村种田,意外得到特殊能力,引得妖娆村花主动上门。今天晚上来我家修灯泡好不好啊,陈西哥哥!只是修灯泡么?坏人,你还想干什么。嘿嘿,我还想干!精彩剧情,请点击阅读,让你好看。我靠种田成为星际大佬...
秦语宁,你的阳寿已尽,请登上往生梯。一个极其苍老,冰冷,沙哑的声音响起,像极了电视剧里隐藏的高手一般神秘莫测。去转世投胎吗?她的话音落下,周围寂静到可怕,就在她以为听不到回答的时候,声音再次响起也许吧,这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别名综穿之我从夏冬春开始苟综影之我在清剧想摆烂文章设定多穿,是主系统空间的资深宿主沈念念因为上个世界犯下杀了男主的大错导致一身积蓄赔光,故而开始接任务填饱自己的荷包。因为没有什么积分,基本上前期全靠自己和先知能力,走女主的路让女主无路可走,后期才有积分。女主人设(世界里)长得好看,有些小娇蛮,爱撒娇卖萌...
超级大神豪简介emspemsp沧澜哥我爱你!沧澜哥牛逼!无数美女主播为之倾倒,随时准备跪舔!无数男主播甘愿臣服,随时准备孝敬!无数网络写手认为能结交一下他,都感觉是祖坟上冒青烟。他不仅仅是网络界的神豪沧澜哥,也是现...
什么,我穿越成了宋理宗赵昀,活了60岁,在位40年?不错不错。什么,我手里无权,史弥远还要废掉我?这不行,给我干掉史弥远,我要亲政。什么,我死了之后,头颅被送去元廷当酒壶?这不行,给我干掉元廷,我要称霸世界。且看赵昀如何在大宋改天换地,让大宋重新起航。书荒的朋友可以搜索明末小平民,我一直认为这是一部被埋没的神作,总会发光的,大家可以去看。如果您喜欢理宋,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电竞外套,增加电竞能力。于是成为了电竞高手,为国扬名立万。破邪关刀,增加破邪能力。作为一名主播,偶尔竟然还要给观众播一播捉鬼,来吸引眼球,顺便为了世界和平。为什么陆小天先生你这么牛逼。陆小天风突然打了来访的记者一耳光,激动的说道。看这本书的人,谁不比我牛逼?我不就是得了个破系统吗?我不就是顺便扬名立万了吗?我爹妈都穿越了!如果您喜欢我给物品加词缀,别忘记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