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4部分(第2页)

那么,一向被认为是中兴之君的崇祯帝,登基8年后,何以把帝国弄成这种样子呢?

这确实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难题。300年多年来,有关的说法实在是太多,可谓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有一点似乎可以确定,那就是大明帝国至此已是积重难返,没有不亡的道理。

前面的叙述,多是刀光剑影,讲的是朝廷与外夷内寇的征战,及被动挨打、屡战屡败的过程。至此,让我们看看崇祯帝统治的大明朝,到底出了哪些问题,这些症结又是如何把大明朝推向深渊的。

空空荡荡的国库

朝廷的财政状况,是一个晴雨表,能直接反映出政局的好坏。

崇祯帝接位时,朝廷的财政已呈崩溃之势。这当然不是崇祯帝的错。其实,早在万历初年张居正当政时,朝廷的财政已很难支撑。幸亏张居正这位理财能手,竭尽全力,才初步扭转了急剧恶化的财政局势。到张居正逝世时,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尚有不少盈余。也正是有这些盈余,朝廷才经得起万历帝这么多年的折腾。而张居正之后,朝廷的财政局势又重新呈每况愈下之势,至万历后期已很难扭转。

至天启年间,朝廷的财政更加恶化。崇祯帝即位时,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财政,都已到了崩溃的地步。上上下下都嚷缺钱。

那么,大明朝到底有没有穷到这种地步呢?如果确实穷到了这种地步,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按理说,明朝从中叶开始,商品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口增多,无论从哪个方面而言,帝国的经济实力和规模,都要超过以前。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的财政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每况愈下,弄到崩溃的地步,真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要说清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明朝赋税体制的前后变化。

明代前期,朝廷的财政收入,基本上是以本色(如米、布等实物)为主,再辅之以劳役征发。这与朱元璋的立国思想是分不开的。依朱元璋的初衷,大明朝应该是一个大家庭。以农为本当然是大前提。天下的臣民,都立足于土地,男耕女织。朝廷则对天下的土地和户口进行直接而又严密的控制,保证财政行为的连续性。财政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可以说既简单又稳定,那就是土地所有者按税则交纳实物,成年男丁承担大量的徭役。在货币经济不发达的明代前期,这种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财政体系,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基本上还能维持。

但至明中期开始,这种体制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统元年(1436)开征的金花银,把南方诸省400万石米麦改折成白银征收,开了实物赋税向货币赋税过渡的先河。从此以后,货币赋税的比重越来越重。至万历初张居正全面推行一条鞭法,更使赋税征收全面货币化,劳役征发的比例也大大降低。明后期的财政体制已逐步转化为货币财政体制。简而言之,朝廷从前所征的实物、所役的劳力,现在大部分改成征收货币。

这种财政体制上的转化,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转变得好,也不应出什么问题。但问题恰恰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转变没有能够取得成功。说得白一点,就是旧体制下原有的优势在转变中失去了,而新体制却没有解决好旧体制下原本存在的问题,更没有发挥出应该具有的优势及其效用。

朝廷的财政要不发生危机,至少要能做到两点:一是要把该收的钱如数收缴上来,二是要做到收支基本平衡。而明后期的财政恰恰在这两个关键问题上都出了问题。

要能把朝廷该收缴的钱都如数收上来,环节当然很多,但最基本的就是要有稳定的纳税人,就是说,该交纳赋税的人要愿意交纳而且要交纳得起才行,同时还要保证交上来的钱能如数流入国库,不被贪污挪用。

在当时的那种条件下,土地是最大的一宗财产,自然也是朝廷征税的主要对象。而从明中叶开始,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土地兼并的趋势越演越烈。土地越来越集中到社会中的少数人手中,广大的自耕农、甚至中小地主纷纷丧失土地,沦为无地的佃户。顾炎武曾说过,明末江南之民,有田者仅十分之一,其余的都只能靠租佃为生。

且不论破产的农民对社会造成的种种严重后果,单就赋税征收而言,土地兼并就给朝廷造成了毁灭性的危害。道理很简单,因为那些占有大量土地的人,多为缙绅地主,他们本来就享有优免的特权,更何况还要通过种种不法手段来无限扩大这种特权,逃避赋役。

本来,明初朝廷为体恤官绅文人,规定对那些现任或退休的官员,以及取得各种科举资格的如举人、监生或府州县学生,即有可能或即将步入仕途的那些准官员,给予徭役方面的一些优惠,视等级不同而各有减免。但这种照顾是有范围的。后来虽有所扩大,但仍有限制,并非无限。没想到这一特权在明中后期却被无限滥用,以至成为顽疾而无法根治。

这些人物,都是有身份的豪户,他们占有大量土地,却通过优免特权和种种不法手段,逃避赋役。而地方官员一般也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更何况这些地方官吏与这些特权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呢!像海瑞敢动徐阶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很少见的。

特权阶层逃税,那么没有特权的小户就必须承担原本不应该由他们承担的那部分税粮,而事实上他们又承担不起。他们要么远走他乡,要么聪明一点,把自己的田产投献给那些特权户,向他们交租,因为租额毕竟要比那些赋税稍稍轻一点。这样一来,更是恶性循环。

吏治的腐败也是朝廷财政败坏的另一重要原因。明末官场的贪污之风十分猖獗。朝廷上下,普遍腐败。京官压榨地方官,地方官则又压榨百姓,羊毛出在羊身上,倒霉的是百姓和朝廷。若论法定的年俸,明末的官员个个应该清贫,至少不会富裕,但实际上,明末的官员,绝大多数人的日子过得相当不错。钱从哪里来,当然是通过贪污等不法手段,把本应流入国库的钱放到自己袋中。以至崇祯帝多次哀叹,要是武臣不怕死、文官不爱钱,事情就好办了。

其实,崇祯帝还该加上一句,那就是皇帝也应该不爱钱。事实上,从其祖、其兄,再到他自己,似乎没有皇帝不爱钱。皇室的经济欲求依凭特权地位而日益恶性膨胀,也是败坏朝廷财政的重要原因。

从表面来看,皇帝及其亲属似乎没有必要去参与这些掠夺行为,因为皇帝从理论上讲拥有王朝的一切。而实际上,当时的财政体制,还是对皇室和朝廷有所区别的。一般来说,供朝廷开支的赋税,归户部、工部、太仆寺、光禄寺分别掌管,其中主要是户部的太仓银库;而供皇室开支的收入,如矿冶关榷之税及前述的金花银,则流入内承运库。两者之间虽有联系,但在习惯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即皇室收支和朝廷收支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到明中后期,皇室首先在分配领域极度扩大自己的直接利益。大规模分割和侵吞财富,而且往往是以公然掠夺的方式实现的。如万历皇帝,为了扩大皇室财源,公然派遣以宦官为首的矿税监使,赴全国各地掠夺财富,最终激起民愤,引起了不少地方的动荡。

皇帝把钱拿去后,也绝不肯轻易拿出来。按照惯例,皇室收入(内帑)与朝廷收入(主要是太仓银)虽各有用途,但在特殊情况下,二者之间还是可以互相支持、流动的。而从万历帝开始,皇室绝不肯拿出钱来支持朝廷。像在万历年间,先后用兵朝鲜、宁夏、播州,军费开支巨大,而万历帝却始终无动于衷,不肯拿内帑出来应急。至万历帝临死前,辽东的仗打得节节败退,急需军费支撑,而太仓却无银可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万历帝仍不理睬大臣们的哀求,就是不出内帑中的一丝银子。有位胆大的户部官员,一度截流了一笔金花钱急充军费,万历帝知道后龙颜大怒,严令户部立即补足。至于军费短缺,似乎与他无关,反正他的钱是不能动的。

不仅皇室的钱不能动之分毫用于朝廷,更严重的是,皇室反过来还要朝廷为其支付巨额开支。像万历皇帝,似乎在赌着气用钱。太子成婚、诸王册封、乾清官修建等,万历帝用掉了朝廷上千万两银子,把国库中的银子几乎用得干干净净。到了天启帝时,皇室还进一步掠夺地方库存,把各地原先的小家底掏得干干净净。到崇祯帝时,这种局面仍没有丝毫改变。自诩是一心为国为民的崇祯帝,在钱的问题上,竟跟其祖万历帝一模一样,死守着他那份内帑,不肯轻易拿出来。

除上述人为原因外,明末的灾荒似乎也特别多,许多地方几乎是无年不灾,而朝廷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救济,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灾民们连生计都无法维持,更谈不上恢复生产,交粮纳税了。

顺便说一句,这些灾荒虽有自然界的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人为因素。例如,在当时这样的农业社会中,水利是命脉。政府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也是维持和组织水利事业。在明初以实物和徭役征发的财政体制之下,各地的水利事业尚能维持。在费用方面,基本上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分摊,而百姓则出劳力。明中期以后,这一套水利原则就无法维持了。如黄河,原先规定3年一小挑,5年

快穿:我在反派身边给主角当助攻  南明痛史  灵异世界的旁门道士  抗日特种部队传奇:特战先驱2  九龙策之一宫变  前男友的兄弟暗恋我  洪荒:悟性逆天,吾开辟诸天神界  离婚后,疯批总裁夜夜敲前妻房门  降临游戏:我继承了唯一职业  荒土,拾荒小锦鲤  开局被挖至尊骨,无上帝族寻来  清冷美人在贵校当万人迷的日常  宋人轶事汇编  日落圆明园  我主沉浮 作者:周梅森  你卖傻我装疯,咱俩一起当祖宗  斩神:直视炽天使,立于太阳之上  大唐诡案录之仵作传奇  多日男友  震惊!京圈太子爷是个恋爱脑  

热门小说推荐
农家女的富贵田园

农家女的富贵田园

上辈子瘫痪了二十多年,哪怕她学识再高,哪怕她身价再好,也抵挡不住她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再睁眼,她竟然来到了一个历史不存在的王朝!原主还是重生的?一心只想嫁给前世错过的秀才少年?这让苏糖吐槽不已,你说你一个重生的大boss,怎么就这么想不开一门心思只想嫁人呢?你那心肺损伤,长年咳嗽的爹不管了?你那性子柔弱,面团似的娘不要了?还有那个可爱的,却瘦瘦弱弱弟弟不想了?真是好吧,既然她来了,哪里还能这么脑子不清楚?最主要的是,这辈子她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啊,又能蹦,又能跳,简直不要太开心了!如果您喜欢农家女的富贵田园,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姐姐是徐惠,天才加学霸,还是桂花女神姐夫是李二,号称雄才大略千古一帝的那位穿越附身的徐齐霖本来是想安静地做一个纨绔,闷声发财,醉卧花丛。但为了老姐和亲人的快乐幸福,徐齐霖只好开启全能,赚钱发家,朝堂争胜,撬动历史改造大唐。如果您喜欢大唐第一全能纨绔,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隐形大佬你崩人设了

隐形大佬你崩人设了

冰寒末世混迹十数年,简宁回到四季分明的年代,睁眼一地贫瘠,还接到一通知,恰软饭的未婚夫发迹要退婚。简宁哦,可以的,人滚粮留下。那啥,这位窄腰肩宽腿长二米八坚毅俊朗的男人是你未来丈夫,麻烦你签收一下。友情附赠一句良言,上一世你活活把他作死了,他可能不咋待见你。建议你洗心革面,静影沉壁丹心映皓月。简宁捧脸惊悚不是我,搞错了!亲亲,这边建议你顺应天命。就不!我是不一样的烟火,我要开拓地图,发展农业囤粮,爱谁谁!简宁身上最明显的优点,挣钱屯粮史上第一。他猜,她上辈子肯定是一只小松鼠。如果您喜欢隐形大佬你崩人设了,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路易的奇幻冒险

路易的奇幻冒险

路易离奇的来到异世界,成为一名勇者。身为勇者,就是要打倒邪恶的大魔王!来,我们先把这个叫做灭霸的打死!勇者阿尔托莉雅如此说道!如果您喜欢路易的奇幻冒险,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废材逆天记:独宠废材四小姐

废材逆天记:独宠废材四小姐

她是人人想弃的废物,受尽欺辱。她是从现代穿越而来的冷面修罗,一朝重生,废材也可逆天。他是人人惧怕的冷面王爷,却独独对她温柔呵护,宠之入骨。权倾天下和与君同老的爽文温情故事如果您喜欢废材逆天记独宠废材四小姐,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贤臣养成实录

贤臣养成实录

青砖绿瓦,陌上花开香染衣朱门紫殿,素手摘星霓作裳。如果您喜欢贤臣养成实录,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